
各位朋友们,斐然文书先祝各位元宵节快乐!话说,你有看过新加坡电影吗?看惯欧美日韩大片的大部分同学的回答应该都是negative,新加坡电影确实比较小众的,却是一个能让我们快速了解新加坡历史、文化、社会的途径。眼看寒假溜走,过完元宵,大年也算告一段落啦,趁着最后的快乐时光,一起看部电影吧~
01
《我们的故事》是一部新加坡史,从一个大家庭中略显悲情的人物入手,浮浮沉沉几十年。从早期的甘榜生活,国家的建立,种族冲突,自然灾害,到后来的组屋生活,这部电影带我们了解新加坡的历史。
新加坡华人文化相对主流华人社会,显得比较“另类”,不过也正因为其小众,让这部新加坡电影有耳目一新之感。新加坡华人文化与其他华人文化又一脉相承,因此在看电影时更容易产生共情。
看完此部电影的最大感触是男权阴影下女性如此卑微生存却浑然不知反抗,女主名为“招弟”,受尽弟弟父亲的欺辱,却仍以此准则教育下一代,重男轻女的情况让人感到沉重而喘不过气来。和其他一些女性觉醒作品不同的是,女主角吃苦耐劳不辞辛苦,仍然维护老朽、既有的格局,这大概是那个年代大部人女性的群体肖像。这部电影可以作为不错的社会学研究材料。(电影系列共有2部)

02
在50届金马奖上,有一部电影爆冷勇夺四项大奖:最佳原著剧本、最佳新导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影片。当时获奖的年轻导演高呼:“新加坡电影加油,华人电影加油。”他就是新加坡导演陈哲艺。
《爸妈不在家》是个简单的故事,一上来就给了冲突缘由,强调了现实社会的压力影响,从小家庭中工作的双亲和淘气的孩子,家里到来的菲律宾女佣,上升到整个金融危机的大环境。
新加坡一直给人的印象是“花园城市”,街道一尘不染,井然有序,人人安居乐业,经济蓬勃发展。而这部影片用很小的家庭为切入,揭开新加坡的内里,它是一部成长片,是一部父母和子女的沟通教育片,也不乏社会现实意义。

03
《热带雨》同样也是导演陈哲艺的作品。从2013年到2019年,他潜心蛰伏了六年,才终于孕育出他的第二部电影长片《热带雨》。延续了上一部《爸妈不在家》他最擅长的家庭与情感关系,同时又往前迈了一步。
表面上是一个很容易狗血的感情故事(一个女人的中年危机和禁忌之恋),但是,却又总是在即将狗血的时候,以巧妙的情节处理让剧情走回微妙的合理。在《爸妈不在家》电影中也有参演的女演员杨雁雁演技拉满。
导演在各种细节铺垫上很有心思,仅是不同语种切换就很有意思。而在内里又有新马华人对于本土华人文化的关切和担忧,由之可以引申出很多更深的内容的。
报道说电影在平遥电影节展映时观众爆满座无虚席,评委会认为这部新加坡电影“精炼地展现了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与情感悸动,具有穿越地域限制和文化隔阂的魅力。”

04
一部反映新加坡教育的电影,对新加坡华人家长教育心态辛辣而又不失幽默的嘲讽(也蕴含了对PAP的政治批判和讽刺),各位准备去新加坡低龄留学的朋友们可以看看。(电影中的Singlish真的超魔性)
三个被定义为差生令人忍俊不禁的小孩,他们的故事,也能从电影中找到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老师,我们的故事。会读书不一定就是好小孩,不会读书的小孩不等同于笨。(电影系列共有2部)

05
《跑吧孩子》是首部获得国际电影大奖的新加坡电影,包括2003年伊朗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导演在内的共6个国际奖项,同时也是40年来第一部入围金马奖的新加坡电影,女主角郑智允获得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奖。
电影改编自伊朗影片《小鞋子》,故事背景改为1965年独立前后、局势动荡不安的新加坡。这是全球化视角下的一次本土化尝试,借别人的题材讲述自己的故事,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诠释。
在穷苦的时光,哥哥阿坤不小心把妹妹小芳的鞋子弄丢了,家庭极度贫穷,当哥哥的阿坤实在找不到妹妹的鞋子,便与妹妹轮流穿着自己的鞋子。
当童年、穷苦、亲情杂糅交织在一起,电影的催泪能力可以说达到了峰值。

不得不承认,新加坡电影影响力并不大,与香港台湾、日本韩国等相比差的还很远。不过想要了解新加坡社会的风貌,比如《新兵正传》反应的国民兵役、《4点30》反应的孤独、《和我在一起》反应的结婚率下滑、《十二楼》的政府租屋相关,用两个小时快速了解这个美丽小国都是不错的选择~
能在安全的环境,用划算的费用,上世界一流大学,新加坡真的超香!
新加坡是斐然文书的base之一,我们有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联合创始人Alvin学长,还有定居在坡国的Bonnie学姐。关注斐然文书,你能get超多新加坡第一手讯息!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新加坡留学的问题,别犹豫,我们都在线解答!~我们专门处理各种疑难杂症!也可以访问网站新加坡留学专题板块哟~
有更多问题,欢迎咨询斐然文书小助手~(微信号:frwriting01)
👇
